385
浏览很多次看到令人激动的简历赶紧安排面试,而面试的结果却令人失望。而发生面试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,竟然是被面试者没有进入被面试的角色。
面试心法
所谓心法,就是在面试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。那么应该在想什么呢?那就是“我正在参加面试,现在我的首要任务,是吸引对方并让对方选择录用我”。因此无论“简单谈一谈自己的工作经历”还是“您为何离开上家公司?”的时候,心里都要想着这句话,而不是信马由缰地发挥。这有什么难的呢?有的时候还真的很难,下面的几个章节,会分别解释一些。
首次面试的时候,可以不询问太多企业情况,一则被企业选择是可以选择企业的前提,二则企业的实际情况应该先问第三方比如网络。
要以自己的经历为荣
有一种常见的人会历数以往公司的种种令人遗憾的做法,并表明在那种情况下在那个公司不可能有作为,所以现在,“我希望能找到一个有发展空间,同事关系融洽,学习氛围浓厚的公司,寻找自己的位置。”
一个实际案例就是上篇中的销售总监,说出了原来公司的问题,却说不出在那种环境中,他做了些什么。其实若原来的公司成功,新公司希望听到面试者在其中的贡献;而若原来的公司失败,新公司希望听到在逆势中曾经做过哪些尝试。
这里并不是说我们要永远以我们工作过的公司为荣,而是要以我们在工作过的公司的所作所为为荣。
这一点不是我们在面试前突然要做的事情,而是在每家公司工作的每一天要做的事情,是面试中最重要的部分。
要从经历中提取经验、亮点
还有一种常见的是面试的人可以了如指掌地讲解自己的简历,里边也有不少和面试单位相关的项目或技术内容;然而描述显得平淡无奇,不对以往工作经验有任何骄傲感,也不知道从以往的经历中有何经验教训。
一个实际案例是我们遇到一个来自拥有万人开发团队的企业工作了4年的开发者,面对这个令人惊喜的简历,非常希望能听到面试者理解并积累了这家企业的研发管理精华,或至少是豹之一斑;但结果是他告诉我们他不太理解那里的管理方法,甚至还有点不适应,所以才出来的。
这里并不是说所有以往企业的管理方法都应该接受并喜欢,而是说企业能做到万人开发团队,其管理方法自然有其过人之处,在其中工作多年而无所视,表明存在很大的管理意识和学习能力的缺失。
要为企业录用自己找到理由
很多人描述为何想来XX公司,都提到“某某公司在业内知名,管理正规,因此肯定可以……”这些都是应聘者选择企业的原因,而不是企业选择应试者的原因。
为了能给对方找到一个理由,一定要先了解企业的背景和业务特点,并从自己以往的经历、擅长的技术、性格的特点等等方面找到契合点,无论在简历还是在面试中,都应该以之为亮点。“尽管在X公司只待了一年半,但是由于所从事的是其关键产品,所以深刻地理解到……,并决定专注于Y行业,因此……”
要理解问题的用意
另外一种情况,是面试者在被提问一个问题后,滔滔不绝地开始回答。
其实如果前面有笔试环节,面试实际上在前5~10分钟就几乎结束了,剩下的时间是别的内容(后文详述)。因此在这5~10分钟里边,双方都要利用有限的问题来达成用意。
企业方的主要用意包括:
通过问答验证简历的真实性,主要通过语气和肢体语言判断。
通过问答对对方的沟通能力做出判断,而沟通能力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理解力而不是表达力!因为多数人被招聘后都是听取安排完成任务的。因此千万不要认为多说一些必然覆盖答案,其实画蛇添足反而证明了对问题可能有潜在的错误理解。可通过简短回答并用目光询问对方是否需要继续的形式进行。
了解应聘者待人接物的态度,毕竟日后是要长期坐在一个办公室的。
“别的内容”
在面试的后半段,企业会问很多问题,多数不是对应聘者做出判断,而是了解一些其他情况,包括:
其他企业各方面的问题(尤其是来自竞争对手的应聘者,无论录用意图如何,都会涉及很多;这是一个证明自己的行业深度的好机会)
应聘者未来发展的想法(了解应聘者及同龄人的思想动态,如果意向会录用,这个内容会较长,甚至会给应聘者讲讲新公司的职业生涯规划,要做出积极的响应)
从应聘者的“期望工资”了解市场行情(因此即使是肯定不会录用的应聘者,也会被问这个问题)
了解到这一点,就可能在这个时候说出一些适当的话,加重自己被录用的砝码,或改变面试者对自己的看法。
外语面试
外语面试需要准备,而且是长期的准备。
在“学外语”篇中笔者提到要随时学外语,但有时候到银行排队/坐地铁出行,坐下来才发现身边什么都没有,怎么办?在心里念叨自己的简历和最近做过的项目!切忌不用背诵因为那样会很生硬。可以尝试每次都换一点内容:或者谈谈对某件事情的感受,或者说说为什么离职,或者说说为什么想来这家公司(随便假设一个自己喜欢的公司)……等时间长了,自然就熟悉了。如果周围没人,可以尝试大声说出来。
也买过一些外语面试的书,里边的一些句型和用法很值得借鉴,可以背两个并加上自己的内容,老外听了肯定很受用。
平时的准备充分了,面试的时候其实没什么问题。
禁忌
下面的情况应聘者可能很难相信,但招聘方却经常遇到:
不要把面试当作吹牛侃大山的过程。
不要把面试当作发牢骚的过程。
时刻记住面试心法,可以避免一切禁忌。
面试完成后,我们将会进入一个不属于我们的公司,并为之工作。我们应该全身心投入还是淡然处之?那就是“员工的公司观”的问题。